2024年11月22日
多频彩色显示器特殊电路原理分析(续)
(上接第43期第六版)按压显示器面板上的菜单键进入到行中心位置调整项目上,再按压增加或减小键。微处理器集成块7301根据相关引脚电平变化,进行自动识别判定、转换处理后,从7301{38}脚输出控制电平(即改变脉冲占空比),通过电阻3357、3565,经过电容2521、2510积分后,形成平滑的直流电平加到多频多功能集成块7501{30}脚,经过内部电路转换处理后产生的逻辑控制电平去控制行扫描电路的AFC电路,改变其时间常数。校正脉冲波形,从7501{7}脚输出脉冲,经过行激励级7605、5601后去控制行管7606提前或延迟导通或截止的开关状态,从而改变行锯齿波的“斜率”,使电子束水平扫描产生的光栅在荧光屏左、右部分均等,实现行中心位置调整。
经过实际调整和实测,当微处理器集成块7301{38}脚输出的电平变小时(实质是脉冲占空减小),图像会向右边移动;当7301{38}脚输出的电平变大时(实质是脉冲占空比增大),图像会向左边移动。观察荧光屏上图像在水平方向的移动情况,当整个图像位于中心位置时立即松开调整键。
五、S校正电容自动切换原理
与电视机一样,显示器也设有S校正电路,在电视机中行扫描频率是固定的,采用了固定的S校正电容。但多频彩色显示器中行、场扫描频率是变化的。显然,在多频彩色显示器中不能用固定S校正电容来解决显像管的边沿延伸性失真,而需要用对应变化的S校正电容,才能满足其要求。因此,电路中设计了可以随行频变化进行自动切换S校正电容的电路。S校正电容自动切换的基本原理是:当行扫描频率升高时,电路中S校正电容容量减小;当行扫描频率降低时,电路中S校正电容容量增大。
如图2(见上期)中,微处理器7301{29}、{31}脚,晶体管和场效应管7616、7615;7620、7619;电容2619、2626、2629组成S校正电容自动切换电路,其自动切换原理如下:
1.当分辨率为640×480(VGA模式)时,行频为31.5kHz,场频为60Hz。计算机输出这种模式下的数据信号通过数据线送到微处理器7301(CM1369)和多功能处理集成块7501(TDA4858)进行识别、转换处理后,微处理器7301{29}、{30}脚均输出低电平,三极管7616、7620均处于截止状态。+80V左右的行电源+EC→FBT{4}、{10}脚→F401(H-DY)→F402→5608 {1}、{2}脚→电阻3619(100K);3632(100K)→3644(47K)、3685(470K)、7615G极;3633(47K)、3678(470K)、7619G极→7615、7619均饱和导通→S正电容2619?0.12μF400V?、2626?0.33μF250V)均被接入校正电路中。3只S校正电容:2618(0.27μF)、2619(0.12μF)、2626(0.33μF),并联总容量为0.72μF,再与主S校正电容2629(3.3μF)串联后,S校正电容容量为0.6μF。
2.当分辨率为800×600(VESA/85模式)时,行频为53.7kHz,场频为85Hz。通过微处理器7301,多功能处理集成块7501进行识别、转换处理后,微处理器7301{29}、{31}脚均输出高电平,三极管7616、7620均处于饱和导通状态,这时场效应管7615、7619均处于截止状态,相应支路的S校正电容2619、2626断开,S校正电路中只有2618、2629两只S校正电容起作用,其总容量为0.25μF。
其他分辨率时,自动切换参数见附表。
由此可见,随着行频的变化,S校正电容容量也跟着变化,从而起到正确的S形校正作用。
?四川 黄辉林